济宁中学校园霸凌案、智障男子“冒名”逃犯坐牢案、滑县男子杀妻案

本站发布时间:[2023-06-06 16:43:33]

对于涉弱势群体案件,当事人具体的身份——年龄、心智能力、性别等个人信息成为舆论特别关注的焦点,公众总是试图从“弱势群体”的身份信息上寻求司法判决的意义,保护弱势群体也是舆论从身份上解释司法判决的态度。民众基于日常生活的经验,惯于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倾注强烈的同理心,如涉及未成年人、残障人士、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等群体的案件,社会公众不可避免地将对此类被害人抱有极大的同情。首先,济宁中学校园霸凌案便引发了公众对未成年校园暴力行为的思考。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也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中央多次强调,要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暴力行为。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也曾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人民网对此认为,有效遏制乃至杜绝校园霸凌事情的发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让所有人意识到暴力行为的危害,让施暴者不敢为,将校园霸凌扼杀在摇篮之中。

 此外,智障男子“冒名”逃犯坐牢案中李四强受到的残酷对待,也说明社会对残疾人士、对边缘人群的处置。中华网对此表示,正义关系到每个人的权益,也需要经得起检验,有关部门应深入调查,让每一个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具体而言,对涉弱势群体案件应该通过立法予以规制,坚决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司法过程中,检察机关应当在常态化开展相应专项行动的基础上,重点办理涉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家庭暴力受害人等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支持起诉案件。法院应当以案释法,注重每个判决结果所带来的社会效应,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另外,在执行阶段,应当落实判决中所确立的赔偿、补偿等,做好善后工作。只有勇于把案件在阳光下晒一晒,才能守住公平正义,才能维护司法形象。

与此同时,滑县男子杀妻事件引发热议,说明家庭暴力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说明社会对家暴问题的深恶痛绝。从遭前夫泼汽油、严重烧伤后死亡的拉姆案,到最近发生的滑县男子杀妻案,一起起家暴事件中的血腥、暴戾、淡漠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人民网曾评论家庭暴力事件的“本质是故意伤害,一旦发生就不再是家事”,为此要进一步加大法律制度供给,降低受害者维权成本。只有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共识,机制上形成合力,才能筑起反对家庭暴力的坚强防线。与此同时,410日,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调研组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专题调研,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下半年将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反家庭暴力工作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呼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立足工作实际,在普法宣传、教育疏导、预防和制止等方面多下功夫,做好反家庭暴力各项工作,更好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 政法网APP下载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 京ICP备05004635号-18 | 联系邮箱:fdzfw@cupl.edu.cn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科技园